第二十二次团代会以来,学校共青团守正创新、敢拼敢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住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着眼长远、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开创了学校共青团事业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为党育人,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坚持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员青年把牢青春航向。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青言青语,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创新发展。大力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青年大学习体系,全校团支部实现全覆盖,平均每周超2万人参与,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组建青年讲师团、博士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青年听得懂、记得住,校院两级青年讲师团深入青年开展宣讲1200余场,覆盖24万余人次。
2.打造“网上共青团”,“互联网+青年思想引领”的精准性大大提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思维,管好宣传舆论阵地,切实维护青年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以“智慧团建”为重点,持续推进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建设。建立“青年传媒”校院两级团宣工作联动机制,深化“青年传媒”融媒体中心建设,优化全方位、多层次、分声部的团学工作融媒体矩阵。打造“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交大有思”品牌,粉丝量突破12万,影响力稳步提升。加强原创文化建设,策划推出一批新颖鲜活接地气、昂扬向上有朝气的“交大青年”品牌原创宣传文化产品,“交大青年说”直播间开播12期累计观看达100余万人次,网络产品思想引领力、青年吸引力不断提升。加强团属各类新媒体平台、印发刊物和论坛讲座管理。加强共青团网上工作力量建设,深入研究青年群体思想动态,加强舆情研判和应对。
3.大力培养青年政治骨干,榜样力量充分彰显。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出台《共青团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拓宽报名渠道、重视过程培养、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后期跟踪,不断优化完善选培机制,持续巩固“四维四化”人才培养格局,累计培养青年政治骨干2万余人。创新共青团荣誉体系,强化典礼教育,持续选树宣传青年典型。表彰13284名优秀个人、991个先进集体,其中77名集体(个人)获得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四川省委、全国铁道团委表彰,展现交大青年风貌、榜样力量。
二、坚持青年为本,提升青年成长发展能力
我们始终心系广大青年,把为党育人作为根本职责,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战略任务,使共青团始终是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始终是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1.聚焦人才培养,“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品牌效应持续释放。紧密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校培养国家轨道交通人才的目标,大力实施“761”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学生必修课程,推进“两个课堂”互动互融。打造“思政+”“交通+”“专业+”的第二课堂课程,涌现出一系列深受师生喜爱的精品项目,累积学时近335万个,覆盖166万人次。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批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任务,成为全国高校推广的示范模板。团中央给学校党委书记写信,充分肯定了我校第二课堂建设成果,并对下一步的实施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学校共青团受委托完成多项团中央重点课题;近百所省内外高校来我校专题调研学习;发表研究论文21篇,出版《第二课堂成绩单——西南交通大学的试点与实践》等专著3本;经验成果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社、成都商报等近10家媒体报道;《新时代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第二课堂”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获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2.丰富文化供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具有交大特色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菜单。以“开学第一课”等为依托,重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建设新时代交大奋进文化,引导青年强健精神素养、磨砺奋斗精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长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唐大伟、建筑学院马福乐等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学校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工作优秀组织院校。广大同学积极参加“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传递青春正能量。打造了“眷诚大讲堂”“交大青年说”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凝练学生思想引领活动体系,切实提升青年精神素养,引领青年投身强国建设。
3.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青春建功开创新格局。创新实施实践育人“116工程”,打造共青团实践育人新平台。每年组织数千支社会实践队、近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在生动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交出了交大青年的奋进答卷。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我校“志愿四川”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5831人,累计建立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500余个,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万小时。扎实开展“青春志愿·爱在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每年200余支队伍走进90余个社区,累计开展565次社区志愿服务,共计服务超6万人次。进一步聚焦“交通·公益”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了特色志愿品牌320项优秀活动。学校5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院的25支实践队、32名师生获得上级团组织表彰。成功塑造“学雷锋”等带有共青团符号特色的金字招牌。规范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置,为稳定社会功能提供重要支撑。
4.汇聚创新资源,青年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以“挑战杯”“互联网+”“交通·未来”等系列科创赛事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丰富科创育人平台,激发青年科技创新热情。先后组织1000余项学生作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校选培的项目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取得历史突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8项。引入更多资源开展作品培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育人广度效度持续提升。提升二级团组织科创活动品牌影响力,扩大科创活动覆盖和质量,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科创活动和竞赛。深化拓展“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青创计划”“逐梦计划”“千校万岗”等就业创业活动,涌现出成都锐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魅客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创业企业,不断深化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
三、坚持担当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我们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在服务大局中积极发挥作用。
1.厚植爱国情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累计派遣12届研究生支教团91名研究生奔赴西部地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生支教团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以支教故事为原型的微电影《用仪式点亮信仰》在教育部主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省赛一等奖。学校荣获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学校轨道交通领域优势,中老铁路青年友谊工程实践队等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队。5000余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第一线。496名交大“小青椒”投身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志愿服务,35名志愿者圆满完成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志愿服务,以青春之力向世界展示蓬勃向上的交大青年形象。建立西南交通大学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把社区服务作为青春志愿主场景。
2.引导青年教工岗位建功,服务学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深化岗位建功行动,将工作融入青年教工职业发展,与校工会合作启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先锋岗”创建工作,遴选“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20个,“青年先锋岗”36个,引领和促进青年教工在岗位上长才干、在成长中争先进、在事业上讲奋斗、在大局中做贡献,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主动服务人才强校主战略,扎实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各级各类“青”字号队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展现出青春激昂风采。土木工程学院徐井芒教授获评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任娟娟教授获评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
四、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我校共青团改革
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坚持刀刃向内,直奔改革重点难点、倒逼改革关键环节,出台《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定修订制度规范17个,初步构建起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改革由“摸石过河”向“建章立制”巩固成果跃升。
1.以大抓基层为导向,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功能发挥明显提升。坚持“全团大抓基层”,突出团支部建设这一重点,落实班团一体化改革,强化团支部政治功能,逐步构建“1+5+X”交大特色团支部工作模式。主动适应团员青年学习生活方式,在学生园区、社团组织、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群体中设立功能型团组织、临时团组织,深入基层一线,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不断扩大。持续开展“特称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示范主题团日活动”等特色专项,加强团支部典型案例总结宣传。发挥“指挥棒”作用,持续优化基层团组织书记履职评价制度,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显著增强。校团委和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奖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4个团支部先后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团中央授予基层团支部的最高荣誉。
2.持续深化改革,学生会(研究生会)力量更加精干高效。巩固深化改革,构建党委领导下的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回归和聚焦服务同学主业。学生会骨干的遴选管理更严格,模范带头作用更显著。成立学生会组织特设党支部,强化政治引领。入选全国“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千支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组织校院学生会骨干成员开展“传承中国精神”专项社会实践。17个青年师生(集体)获得“成都市优秀学生会组织”“成都市学生会组织优秀工作人员”等荣誉称号。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连续三年获得“成都市优秀学生会组织”荣誉称号。
3.坚持品牌化建设、特色化发展,学生社团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升。出台学生社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支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学生社团6个大类共106个,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建设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打造“社团文化节”“青春建功 社团毕业季party”“五育系列活动”等“交大社团”品牌,年均开展各类精品社团活动600余项。学生社团获各类荣誉49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6项、省市级奖项338项。演讲与口才协会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ACM协会多次荣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及四川省程序设计竞赛金奖;数学建模协会蝉联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奖;乡村振兴教育促进会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队;科幻协会获得科幻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大学生心理学会入选全国100个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社团平台上提出“交大方案”。
五、坚持严实主基调,全面从严治团管团
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团工作要求,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开展好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面从严治团取得积极成效,从严从实良好生态整体形成。
1.坚持政治建设从严,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政治自觉显著增强。各级团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牢共青团工作正确方向。先后召开7次校团委全会、111次团委常委会,对加强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共青团改革、全面从严治团等作出专门部署。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对标定级、述职评议、列席下级团委民主生活会、团员负面清单等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层层压实、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共青团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2.坚持组织建设从严,促进青年发展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紧密围绕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严格团员发展、教育、管理各项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展团员1070名,努力实现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政治功能。着力规范和加强入团后教育管理,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基层团委按期召开团、学代会。落实全团带队政治责任,指导支持附属中学团组织,子弟小学、实验小学少先队建设。
3.坚持作风建设从严,做青年友、为青年计成为全校共青团上下见诸日常的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的六条规定》,扎实推进团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四比四抓四促进”专项行动,进一步祛除团干部官僚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倾向,塑造团内良好政治生态。校团委班子成员带头示范、结对基层团委,深入开展密切联系青年工作。依托“校领导接待日”,举办“校领导面对面”系列活动,帮助同学们解决成长困扰。优化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提案“受理-办结-联系”制度,受理同学提案401项,推动办结348项,联系跟进53项。“为青年办实事”常态化,健全日常学生意见收集反映机制,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将维护青年权益与支持学校发展统一起来,共同建设幸福交大。组建模拟政协社团,引导同学合理表达诉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定期向学校党委报送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4.坚持制度建设从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团常态化长效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团中央六条规定,全面落实团中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出台制度12项,坚持把管团治团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把制度成果贯穿全面从严治团全过程。着力增强制度执行力、树立制度公信力,强化各级团干部制度意识、规矩意识,推动各级团组织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切实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
教育部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北京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山西省招办 内蒙古招办 辽宁省招办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 半岛都市报 齐鲁晚报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福建高考信息平台 青海羚网 广西招生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单招网 高校教师招聘网